找到相关内容1807篇,用时1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能立不遣

    质碍故(因);诸无常者,见彼质碍,如业(异喻)。”业即机械运动,它虽然无常,可宗的异品,但却无碍,与因法相合,故不遣能立。  能立不遣可按两俱、随一、犹豫来划分,兹列表说明如下:  ┌────┬─...立两俱│如云:声常;质碍故;诸│如声论对胜论立此量,能犯能│  │不遣  │无常者见彼质碍,如业  │立两俱不遣,因为声、胜二部│  │    │            │都以业质碍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1538097.html
  • 佛教的和平使命

    时代”。然而时至今日,战乱不止,并呈现扩大的趋势。犯罪活动更加猖獗,恐怖活动一而再、再而三,自认差别的恐怖主义分子正借着宗教之名想使其正当化。  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其中有70%的人正苦于...日本中国观音灵场会顾问、前任会长坪井全广  在日本有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佛教最大的作用在于形成了以中国佛教核心的中国佛教文化圈。  佛教于538年传入日本。在日本,原有的宗教——神道也同中国的儒教、...

    坪井全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5239345.html
  • 易理与佛法

    讲明世间枝末法最良之书。   根本法,如划一对待,故曰“易有太极”,即始混沌,阴阳未分之象。而始混沌忽然变动,即有破裂,则成为--;以之对未动以前之一,转成有对待一阳一阴之,至是,只有相对之阴阳而   绝对之太极矣,故曰“是生两仪”。此二仪两而相叠,再演成l|ll|l||,是四象。一是一,--是二,一二相加成三,将两仪演成 椦干、椨坤、...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643927.html
  • 密教中的佛法缘起说

    依照红教的说法,原始佛阿达尔嘛佛,就是第一尊佛。梵音阿达尔嘛,义生法尔。藏文转音滚都桑波,义普贤王。谓法身佛本自如如,不生不灭,智德圆满,周偏法界,离言诠,超思量,无始无终,非修非证。因悲有情...),再传于五方佛中其他四佛,均求自心明白一法,并其他法门。自五方佛以后,再有十方诸佛。五方佛中之西方阿弥陀佛,传净土法门于千手观音菩萨,千手观音固看众生根基不一,乃开方便法门,分为显教、密宗,以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1545187.html
  • 饥渴难耐的饿鬼道

    的生活贫富差距,细分财鬼、少财鬼与多财鬼三大类。最穷的财鬼,有被自己口喷的火焰烧伤的「炬口鬼」,口喷臭气熏得自己呕吐不止的「臭口鬼」,以及口细如针无法饮食的「针口鬼」,他们无法享用食物,常陷於...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乾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2.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3.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045754.html
  • 匡正佛法 苦译经书

    始终影不出山,迹不入谷,每送客散步,也只以庐山虎溪界,但是却孜孜道,务在弘法,是他从事佛教活动最重要的时期。到庐山后,他看到当时南方佛经很不齐备,禅法闻,律藏残缺,就派遣弟子法净、法领等人远度...大师僧伽提婆南下庐山,慧远便请服译出了《阿毗昙心》和《三法度论》。阿毗昙略称毗昙,系小乘佛教一切有部的典籍,其教义主要是以我,以法有(法,本指佛教教说、规范等,这里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一切事物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449992.html
  • 念头是真如

    平息下来,归於宁静,那是很可怕的。我们学佛。学习佛法,首要的恐怕就是清净一念。清净一念,上乘。 ...  人的念头太奇妙了。念头的到来,有时候不可理喻,有时候又难以用「情」字来概括。也就是说,许多时候的念头不合情理。虽然不合情理,你也不能阻挡念头不来。可见人的脑子里的念头,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350023.html
  • 佛家说“吃”

    积淀的结果。佛教与道家相若,既视己身为累,又以世间万物差别相,与追求觉行圆满的最高境界相比,人身不过是一个“臭皮囊”,所以,不仅视外在的富贵荣华过眼烟云,而且把个人肉体也...  佛家说“吃”   麻天祥   人生在世,所何来?又何者苦,何者乐?自古及今,这也像人性问题一样,是永远谈不完,也永远说不清,却又不能不说的问题。就拿吃来说,孔子...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2051552.html
  • 愿是究竟菩提的关键

    变成堆积成山的砖、石、瓦、木乃至七宝等建筑材料,甚至超前者倍倍,心想:“这回大家应推我王了吧?”以清净心、慈悲心、大悲心、平等心、菩提心的原故,作诸有漏思维,作诸取舍思维;思念之际,...被。因其所真实义故,如是之人,终身不能满其所愿。   故凡修行人,如不发利生大愿,如不发摄受众生大愿,如不发因于利益众生,而作勇猛精进之心,如不发与已成、今成、将成诸佛相应之愿心,即使修行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652741.html
  • 观自在菩萨的含义

    “菩提上道。萨埵名大心。谓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众生求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系念思察,说以为观。”《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净名经》三观玄义上曰:“观以观穿义,亦是观达能,观穿者即是观穿见思恒沙无明之惑,故名观穿也。观达者达三谛之理。”《游心法界记》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3953789.html